顺丰王卫送出百亿股票,却丢了400亿市值?

Connor 易欧交易所 2025-10-29 5 0

2025年10月17日,顺丰控股公告称:控股股东明德控股将4200万股股份质押融资,占公司总股本0.83%。质押金额未披露。

而就在两个月前,顺丰刚刚抛出“共同成长”持股计划:董事长王卫提议由明德控股无偿赠与2亿股股票,市值近百亿元,覆盖从高管到一线快递员的全员激励。

本是一场声势浩大的“组织红利”,却没能赢得资本市场的掌声。自激励计划披露以来,顺丰股价已累计下跌17%,市值蒸发约400亿元。

而今股东又质押股份融资,恰逢股价低位,市场不免猜测:是流动性紧张,还是减持前奏?投资者开始焦虑:这份“送给员工的股”,最终会不会由我们埋单?

1 百亿“大礼包”,为何换来市场冷脸?

投资者的算盘和老板的初心,常常并不在一个频率上。

在资本市场眼里,这场送股计划看似慷慨,却最终需要上市公司为之“账面埋单”——虽然股票由王卫控制的明德控股无偿赠出,但按照会计准则,顺丰必须将其视作激励成本,在未来9年内逐年摊销至利润表。

这意味着:钱是老板出的,利润是公司少的,股价却是股东扛的。

按披露时股价估算,2亿股虚拟激励单元总值接近百亿。而据媒体测算,这项激励计划未来累计摊销成本或达84.7亿元,相当于每年利润要被切走近10亿。

所以当市场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份“送股福利”,而是一个“利润炸弹”之后,情绪自然由感动转向谨慎,进而转向抛售。王卫原想送的是“成长红利”,市场看到的却是“估值折价”。

这就像老板大方地说“这顿我请”,但吃完饭却拿着发票报了公司财务。

2“宽激励”下的“窄标准”:低门槛惹的祸

如果激励机制足够严苛,能换来长期业绩增长,市场也不是没脾气。但顺丰的考核标准,过于“佛系”。

计划要求:

公司层面:只需在授予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为正;

个人层面:绩效评级为A或B,即可获得全部或一半激励。

也就是说,只要公司不亏钱,员工不躺平,就能拿到虚拟股份。这在高质量增长动辄要“双指标”(营收+净利)的资本市场里,难免被视为“放水”。

别忘了,顺丰过去三年净利润连年增长,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9.37%,意味着几乎没有挑战的考核就能达标。资本市场对此的反应是:这不是“激励”,而是“奖励惯性”。

结果,激励计划变成了“普发奖金”,激发不了狼性,反而引发了市场对利润水分和估值压力的担忧。

3 业务结构:光鲜数据背后的隐忧

顺丰2025年上半年营收1469亿元,同比增长9.26%;净利润57.38亿元,同比增长19.37%。乍一看,成绩亮眼。

但细看数据,会发现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于二季度,尤其是“外卖大战”期间的同城配送业务。顺丰同城收入同比暴增43.1%,其中餐饮配送收入翻倍,非餐品类也普遍两位数增长。

展开全文

这说明顺丰当期利润的一大部分,是靠临时性市场环境推动的。

与之对比,作为公司支柱的“速运及大件”板块营收增长仅为8.21%,单票价格却下滑了12.2%,单位毛利下降。换句话说,主业在“拼命干”,但越干越低价,越忙越不赚钱。

当同城配送红利退潮,主业又承压时,顺丰未来的利润质量和成长空间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。

4 股东质押再添“信任折价”

就在10月17日,一纸股东质押公告再次搅动资本市场神经。

明德控股质押了4200万股顺丰股份,占其持股的1.71%,用途为“融资”。表面看这只是常规的股东流动性安排,但在顺丰股价持续下跌、激励争议尚未平息的背景下,这一操作很容易被解读为——“老板是不是也有资金焦虑?”

这无疑加剧了市场对顺丰未来预期的谨慎,甚至引发了对“是否会减持”的臆测。

一边送股激励员工,一边质押融资抽血股权,放在资本市场的望远镜下,这不就是“表里不一”吗?

5 回购与送股的天平:王卫的角色困境

如果王卫真想提振信心,市场更希望看到的,其实是公司出钱回购,而不是老板出股送人。

回购是真金白银砸市场,会抬股价;送股虽看似慷慨,却通过股份支付反而“吃掉”公司利润——从二级市场的逻辑来说,这更像是“套现式激励”。

但问题在于,王卫不是一般的“资本家”,他是顺丰的创始人、老板、精神领袖。他的身份不仅仅是控股股东,更是“顺丰文化”的缔造者。他送股是为了传递价值认同,真正想实现“员工与企业共命运”。

这份情怀本身没有问题,问题在于——资本市场不信情怀,只信报表。

6 激励讲故事,资本讲算术

顺丰的“共同成长”计划,是一份带有深厚企业文化色彩的激励方案,但资本市场不听故事,它只关心激励是否能创造价值、是否成本透明、是否考核合理。

一份百亿激励,不能只靠“大方”赢得掌声,还需要靠“精算”赢得信任。

王卫讲的是“共同成长”的故事,市场听到的却是“共同摊销”的现实。这不是谁的错,而是时代的语境已然切换。

任何一点扰动估值、影响利润的因素都会被放大,都有可能成为市场踩踏的导火索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