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葫芦爷爷”翟志伟和他的“葫芦娃”

Connor 易欧交易所 2025-08-24 10 0

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通讯员 华梓凎 王今朝/文图

晨光熹微,薄雾如纱,轻轻笼着豫东平原一隅。在宁陵县赵村乡翟楼村的边缘,藏着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——烙画非遗传承人翟志伟的葫芦园。

推开园门,藤蔓如绿色的溪流,沿着竹架恣意奔涌、攀爬、缠绕,浓密的叶片织就了巨大的翡翠华盖,筛下阳光透过的星星点点的碎金。藤架之下、叶隙之间,垂悬、依偎、探头探脑的葫芦们,有的小巧玲珑,得意洋洋,有的两头圆滚,憨态可掬,有的细颈大肚,悠然自得,像是这绿荫王国里形态各异的精灵,在微风里轻轻摇曳,低语着生命的秘密。

“葫芦爷爷”翟志伟和他的“葫芦娃”

葫芦园里,被人们戏称“葫芦爷爷”的翟志伟,伸出执掌烙笔的粗糙双手,温柔的指尖拂过每一根藤蔓,轻触每一个葫芦的“脸颊”,像是在点数着他最心爱的孩子。每天,除虫、牵藤、施肥,动作轻柔得像怕惊扰了谁的酣梦。他熟悉它们每一个的脾性,知晓哪株藤爱攀高,哪个“娃娃”生性喜阴。它们亦仿佛通晓人意,铆足了劲儿生长,用日渐饱满的轮廓和温润的光泽回应着这份呵护。这份默契,是无声的契约,是人与自然的和谐,是土地之子与大地母亲最深沉的共鸣。

“葫芦爷爷”翟志伟和他的“葫芦娃”

翟志伟种葫芦,缘于葫芦烙画。他幼时便从父辈手中传承技艺,以铁为笔,以火为墨,用灼热的尖端在素朴的葫芦上游走,烫着温热的赤色。在他行笔的深浅浓淡之间,虫鸟的羽翼有了呼吸、花叶的形姿得了魂魄、山河的轮廓在笔尖次第延展,呈现出天地间最真实动人的肌理。细微的“滋滋” 声,仿佛是生命与匠心碰撞的私语。

展开全文

“葫芦爷爷”翟志伟和他的“葫芦娃”

翟志伟一生与葫芦为伴,和葫芦间的深情厚谊,早已超越了艺人与材料、农人与作物的关系——葫芦映照着他生命的纹路,他又赋予葫芦以灵魂的刻痕与温度。于他,那些成长着的葫芦们像是孩子,时常在藤蔓间低唤着“爷爷”,而那些在他铁笔下化作世间万象的葫芦们,早已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。

“葫芦爷爷”翟志伟和他的“葫芦娃”

夏蝉在叶底不知疲倦地歌唱,藤蔓的清香混着泥土气息漫过来。烙画累的时候,人生不如意的时候,翟志伟常常踱步在葫芦园,与葫芦们对话。看那新结的嫩果如何与烈日搏斗,向着虚空伸展自己青涩的身躯,听葫芦低语,讲述七个葫芦娃斩妖除怪的故事。那莽撞的绿意与无声的呼唤如长流细水,冲开了世间的重荷,竟在微尘中为他淘洗出清澈的勇气与希望来,于无路处偏踏出一道印痕。这印痕是他一路走来发扬光大非遗艺术的艰辛历程,是他在乡村振兴路上做强葫芦产业的生动注脚。

“葫芦爷爷”翟志伟和他的“葫芦娃”

日头西斜,晚霞给葫芦园镀上温暖的金边。藤蔓依旧青翠,累累的葫芦沉静地悬挂着,像一盏盏未点亮的灯笼,守护着园中的静谧与丰饶。

“葫芦爷爷”翟志伟和他的“葫芦娃”

暮色渐染时分,藤架下的光影逐渐变得柔和。翟志伟收起烙铁,凝视着满架垂落的葫芦,仿佛看见它们正悄然长出翅膀。真正的匠心,莫过于让手中之物焕发呼吸,生命最动人的姿态,便是在方寸之间,孕育出一幅无垠的风光。

“葫芦爷爷”翟志伟和他的“葫芦娃”

评论